Page 130 - 语文出版社--小初衔接--教师指导用书
P. 130
具的内容,按照三要素重点梳理出故事的起因、经过和结果,进行串联从而完成任务。
(21—28 自然段)
(设计意图:以任务学习为驱动,以课后练习为指引,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探究学习
的方式,落实本节课的学习目标。“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”需要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去
体会、领悟。三个任务的阅读方法不尽相同,让学生在自主探究阅读中去体会,从同
学的分享中学习。)
四、品读感悟,体会情感
重点品读以下两句话:
1.“于是,我跟同桌相视一笑,虽两手空空,但心满意足,轻手轻脚地溜了。”(重
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 4
点关注加点词语的妙处,)
2.“方才的那份小小的怨恨和沮丧化为乌有。”这句话作者想表达的意思是?“怨
恨和沮丧”指的是什么?为什么“怨恨和沮丧”又会化为乌有?
从全文的中心意思来看,这两句话有什么作用?
(明确:老师竟然也玩得那么入迷,说明竹节人确实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乐趣,不
只是孩子们才喜欢。看,不同的句子,不同的词语它竟然蕴含着不同的深意,这就是
语言文字的魅力。)
总结:同学们,今天我们通过课文前的提示语和课后练习,一起学习了“带着目
的选择恰当的阅读方法”这一学习目标,这种阅读方式会使我们的阅读效率更高,对
文章理解的更深刻,这一方法不是通过这一节课可以掌握的,还需要同学们在今后的
阅读中,不断地探索,寻找更多适合自己的恰当的阅读方法。
下面同学们再回到课文中,让我们阅读一下课文的第 26 自然段,我们一起来看
看作者是怎样描写老师玩竹节人入迷时的样子的,大家读一读,试着写一写类似的
场景。
(设计意图: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是中学生必备的一项阅读技能,这样的设计
旨在教学生如何去抓文中重点语句。由于农牧区学生语言积累有限,很多时候学生
面对无话可说,无话可写的情况,因此教师有意识的进行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训练十
分有必要。)
五、拓展练习(带着目的阅读,迁移写作)
生自主阅读第 26 自然段。试着仿写,如:可以写自己看电视,读书时入迷的样子,
用上文中的词语“全神贯注、忘乎所以”。
总结:同学们,让我们再次打开书全班齐读一遍这篇课文前的提示语。
(设计意图:教会学生去总结学习方法。)
六、巩固练习,作业设计
1. 你知道下列成语的意思吗?查一查,记一记并和同学们交流一下。(课后“综
合运用”)
127
衔接教材教学指导手册--8-23--1改.indd 127 2021/8/31 9:06:54