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03 - 语文出版社--小初衔接--教师指导用书
P. 103
(5)通过“想得整天失魂落魄”,能看出“我”非常想拥有一本《青年近卫军》,
所以“我”才鼓起勇气向母亲要钱买书。
2. 全班交流后,教师小结:结合生活经验和时代背景,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课
文内容。
(设计意图:借助文本的补充,丰富学生的感知,为学生理解、感悟母爱做好
铺垫。)
(三)品读“初到厂房”
1. 引导学生思考:默读第 6—9 自然段,想想:“我”看到、听到、感受到了什么?
“我”的心情是什么样的?读了这几段,你又有怎样的体会?
2. 小组讨论交流,教师相机指导。
提示:可以从厂房的狭小、嘈杂、闷热等方面,引导学生体会工厂环境的恶劣。
提示学生可以抓住关键词“四壁潮湿、颓败、光线阴暗、蒸笼、震耳欲聋”想象画面,
或是结合生活经验,设身处地地想象厂房的环境。例如,可以让学生想象把“不足
二百平米”的空间换成学生熟悉的教室,再配合播放背景音频材料让学生真切地体会
缝纫机的声音到底有多大等。
3. 全班汇报交流。小组选取代表,谈一谈阅读感受,以及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这
种感受的。
(设计意图:小组交流让学生懂得在合作中学习,学会合作、探究的能力。重点引
导学生通过周围环境、描写母亲外貌、语言、动作和神态的语句,体会母亲的慈祥与
善良,平凡与伟大,感受母爱。)
预设:
(1)“我”看到了厂房的空间很低矮,而且墙壁都是潮湿的,感觉到了压抑。对
比教室的大小,我想象了一下“不足二百平米”的地方放着“七八十台破缝纫机”,
实在是太挤了。
(2)“我”感受到了厂房的闷热。联系生活实际,想象在夏天最热的时候,窗
户不能开,那个年代更别提空调了,还有那么多人和东西挤在一起,每个人头顶还
挂着发热的灯泡,怪不 得“我”觉得“犹如身在蒸笼”可见母亲工作的环境是多么
差啊!
(3)母亲工作的厂房特别吵。我是从“震耳欲聋”这个词感受到的,同时,结合
下文说话要“大声嚷”,可见厂房里面噪声特别大。
(4)即使“我”知道母亲挣钱不易,可没想到这样不易:她竟然是在这样的环境
中工作的。“我”非常震惊。
4. 师生总结学习方法:我们可以通过联系生活、联系上下文、边读边想象场景、
抓关键词语等方法,体会作者描写的场景和细节中流露出的“慈母情深”。细节描写
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、语言、神态、心理,以及周围环境等所做的细致、具体
100
衔接教材教学指导手册--8-23--1改.indd 100 2021/8/31 9:06:53