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44 - 语文出版社--小初衔接--教师指导用书
P. 144
第四个场景是八儿终于看到了锅里的粥(第 14 ~ 17 自然段)。八儿最终求妈妈
把自己抱了起来,如愿看到了锅里腊八粥的模样,“惊异得喊起来了”。孩子的眼睛是
天真的、纯粹的,用儿童的视角和口吻来写腊八粥,字里行间洋溢着童真童趣,新奇
自然。栗子是“融掉了”,饭豆是“肿胀”,花生仁是“脱了它的红外套”,锅巴是“围
了锅边成一圈”。既符合预想,也有出人意料之处。此处描写与八儿猜粥时的描写相
呼应,细腻地刻画出腊八粥的变化。
“喝粥”的过程(第 18 ~ 19 自然段),作者没有用过多笔墨描写一家人喝粥的情景,
而是独具匠心地生动描绘了八儿一家喝粥之后的情景。一番充满诗意而又趣味横生的
描写,充分激发起人的想象,让人如临其境。
教学目标
教学目标
1. 借助课文中的注音,用普通话熟练朗读课文。
2. 阅读课文时分清内容主次,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意思,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要表
达的主要意思,把主要部分写详细的。
3. 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,理解分清文章主次的意义。
教学建议
教学建议
教学本单元时,要注意以下两点。
第一,要把握好本单元人文主题的适切度,不要拔高要求。本单元的学习,重
在了解民俗现象,对各地民俗有初步的感受,能从习以为常的日常生活和普通事物
中,发现民俗之美,激发学生对民俗文化的热爱之情。教学时,既要注意避免对
民俗的意义与价值进行过度挖掘,也要注意甄别、筛选体现正确价值取向的民俗
文化。
第二,结合学生的已有经验,注意适当拓展教学资源。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联系
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,感受作者笔下的内容与自己所熟悉的内容有哪些异同,理
解作者寄寓其中的思想感情。教师可拓展相关的图文资料或视频资料,帮助学生加
深理解。
具体而言,教学《北京的春节》时,首先要引导学生按顺序理清文中不同时间点
所对应的民俗活动。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语段,分清“哪几天写得详细,哪几天写
得简略”,揣摩作者详写了哪些部分,重点突出了哪些民俗活动的特点,并体会作者
141
衔接教材教学指导手册--8-23--1改.indd 141 2021/8/31 9:06:5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