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170 - 语文出版社--小初衔接--教师指导用书
P. 170

后组织学生围绕本次习作要求的重点进行交流和评改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一、引发情感记忆,明确习作内容及要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引出本次习作“让真情自然流露”。然后让学生自己读一读教材中提供的两组词
                       语,说说这些词语都是描写什么的,并比较上下两组词语的不同。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
                       际想一想:你有过这些(或教材中未提到的)感受吗?是什么事情引发了这样的感受?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交流时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,激活记忆。适时引导学生打开视野,从学校、家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庭到社会,概括地说出引发某种情感的事情。比如,第一次国旗下讲话,旅行途
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中得到陌生人的帮助,第一次自己在家,看惊险、刺激的电影,参加敬老院的活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动。交流过程中,学生可能会谈到同样的事情,也可能会谈到相同的情感体验,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引导学生认识到:同样的事情,可能会引发不同的情感;不同的事情,可能会引发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相同的情感。如果有学生谈到了在事情发展的过程中自己情感的变化,教师要给予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充分肯定:有时候,一件事或一段经历中会蕴含着情感的变化,可以把这种变化写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出来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后,可以引导学生读教材,明确本次习作要求。对于“把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”,教师可调动学生的相关经验。比如,通过把自己看到的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听到的、想到的写下来,把一件事情的过程写具体;通过人物的语言、外貌、动作和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心理的描写,把一个人当时的表现写具体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、指导学生选择一件或多件事例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此基础上,教师可将习作例文作为习作教学过程中的一个组成部分,引导学生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利用旁批有选择地学习,围绕如何选择事例真实自然地表达自己的情感进行交流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本次习作中,在内容选择上,学生可能存在以下问题。一是选择的内容随意。可
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以引导学生选择只在自己或少数人身上发生的事情。二是选择的内容刻意求新。可以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引导学生聚焦习作例文的第一个旁批,帮助学生认识到,作者童年时,甚至现在的一
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些地方,把“老阳儿”叠在被子里的事很常见,但它饱含着母亲的智慧以及对子女的
                       爱,让作者印象深刻,难以忘怀。对于一些学生来说,生活中会有较多相似的经历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虽然经历相似,但对每个人的意义,可能是不同的。所以,即使是普通、平凡的小事,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只要饱含着真情,也是可选择的好内容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在情感表达方式上,学生可能也会存在问题,如表达方式单一。可以引导学生体
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会表达情感的不同方法,综合运用各种情感表达方式,尝试把情感融入事物、景物、
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人物的语言、动作、心理等描写之中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三、分享交流,围绕本次习作表达重点进行评改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学生完成习作后,可以先和同桌交换着读一读。交流、评改的关注点,重点放在
                       从哪里可以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,并围绕这个重点从两方面给予反馈:哪些是值得
                       称赞的;哪些是建议修改的。反馈要具体明确,学生根据同桌的反馈修改自己的习作。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可以选择优秀的学生习作进行赏析。教师可以从这样一些角度选择习作:首先,

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67







          衔接教材教学指导手册--8-23--1改.indd   167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021/8/31   9:06:56
   165   166   167   168   169   170   171   172   173   174   17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