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age 73 - 语文出版社--小初衔接--教师指导用书
P. 73
2. 边读边思考,课文写了少年周恩来的哪几件事?
3. 同桌检查生字词的读音。
(设计意图:学生反复读课文,做到有感情地读课文。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,直
至完全没了磕绊。检查学生是否达到正确、通顺。)
三、检查学习效果
1.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。
2. 出示要求会认的生词,让学生认读。
3. 说一说课文写了哪几件事?
4. 课文写了三件事。第一件事讲 12 岁的周恩来刚到沈阳,就听伯父叹着气说“中
华不振”,这使他疑惑不解;第二件事讲周恩来在租界亲眼看到一位中国妇女受到洋人
的欺侮,而围观的中国人敢怒不敢言,这使他真正体会到伯父说的话的含义;第三件
事讲周恩来在修身课上,表明自己的心迹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。
5. 把这三件事连起来,用简练的语言进行概括。
(设计意图:为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做铺垫。让学生总结这三件事的内
容,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。学习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。初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
想感情。)
四、学习重点部分,并感受少年周恩来报国之心的坚定
1. 小组交流讨论:想象当时那位妇女是怎样哭诉的,那个中国巡警又是怎样训斥
她的,站在一旁的洋人会说些什么?以小组的形式在全班汇报。
2. 默读第三部分,看看周恩来在沉思什么。
3. 他在沉思中树立了远大的志向—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。联系上下文想一想
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”是什么意思?
4. 周恩来读书的目的与其他同学读书的目的有什么不同,为什么?
5. 指导朗读周恩来所说的两句话。让学生说说用怎样的语气来读,从而体会周恩
来志向的异常坚定,以后也不会有丝毫动摇。
(设计意图:指导朗读,让学生思考应该带着怎样的心情朗读这一段。)
五、拓展总结,升华情感
1. 齐读最后一段。
2. 说说周总理为中华的振兴做了哪些贡献?
3. 师:把几件事用简练的语言概括、串联起来,就是一种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
方法。
六、作业布置:查找有关周总理为中华振兴所做的贡献的材料。
70
衔接教材教学指导手册--8-23--1改.indd 70 2021/8/31 9:06:52